上陵
佚名〔两汉〕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诸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水边的风何其清爽。
问仙人从哪里来,仙人回答说他来自水中央。
仙人出现时所乘的船极其豪华,桂木造成船,连系船用的绳索都是用青丝做成的。划船的船桨是用木兰做的,有黄金涂饰其间。
这时,只见水面上凤凰出现,众鸟随从,出现于山林中。
望去只见山林忽开忽合,连日月的光芒也被众鸟所遮蔽。
甘甜的泉水,光泽熠熠。
我不禁想象神的车盖形似灵芝,驾着龙,在天地间遨游。
甘露二年,铜池中生出芝草,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来饮于此泉中,人们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寿。
注
赏析
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这是汉宣帝时歌颂所谓祥瑞的诗。“上陵”即登上汉朝诸帝的陵墓。据史书记载,汉宣帝在即位前曾多次遨游诸陵间。此诗写到了神仙的出现及各种祥瑞之物的到来。
“上陵”即“上林”,为汉代天子的著名游猎之苑。司马相如《上林赋》,曾以“终始灞浐,出入泾渭”、“荡荡乎八川分流”,铺陈过它周围三百里的苍莽壮阔;以“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扡于楯轩”,夸饰过它离宫七十余所的峻高富丽。但《上陵》歌的主意,却不在夸陈上林苑的“巨丽”,而是唱叹仙人降赐祥瑞的奇迹。开篇两句是赞美式的写景:“上陵何美美”,叹上林树木的蓊郁繁美;“
创作背景
诗中所歌咏的本事,当是汉宣帝时代一再出现的所谓“祥瑞”。汉人将其视为奇迹,以为乃上天仙人所赐,可以兆应太平、延寿登仙,于是朝廷下诏显扬,乐府收集和创制歌诗进行赞美。此诗即为赞美而作。谭仪《汉饶歌十八曲集解》引陈沆曰:“世祖庙立于宣帝,此时多言神仙瑞应之事。盖上世祖陵作也。”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婉莹.《汉鼓吹铙歌》之《上陵》刍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25-27
2、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简析
《上陵》是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一首诗,属鼓吹曲辞,为一篇赞颂祥瑞的乐歌。诗中先写仙人降临,描写其居处和所乘坐的船只,接着歌颂纷至沓来的祥瑞之物,最后转入亦实亦幻的境界,显示出一种灵异气氛,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此诗前八句、后四句均为五言,音韵流转、朗朗上口,时断时续、浑然一体,甚得五言体式的妙处。
投辖留宾
班固〔两汉〕
汉哀帝时,遵为校尉,居长安中。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去者日以疏
佚名〔两汉〕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阳谷欲爱反害
《淮南子》〔两汉〕
楚恭王与晋人战于鄢陵,战酣,恭王伤而休。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奉酒而进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不能绝于口,遂醉而卧。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司马子反,辞以心痛。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而闻酒臭。恭王大怒曰:“今日之战,不榖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亡楚国也。不榖无与复战矣!”于是罢师而去之,斩司马子反以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