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这把宝剑从古代传下来,最后传到了我的手里。
在您临行前我将它赠给你,希望您好好保存它、使用它,不要为了私人的小仇小怨用这把剑去作无谓的争斗!
注释
姚秀才:刘叉的朋友,名不详。秀才,唐初,设秀才科,后废去。秀才遂成为对儒士的尊称。
古时水:指小剑。
泻赠:奉赠。
薄(bó):迫近。
细碎仇:指私人的小仇小怨。
参考资料:完善
中国古代,人们常用宝剑来表示自己有安邦治国、建功立业的本领。以剑赠人,表示志趣相投和生死不渝的友谊。约唐宪宗元和(812年)年间,刘叉在送别姚秀才时,把自己的剑赠送给姚秀才并作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前两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诗人并未直接提及这是一柄自古流传、熠熠生辉的宝剑,而是巧妙地以“古之水”为喻,赋予其深邃的历史韵味。同样,诗人并未直言宝剑“握”于掌中,而是通过“水”的流动特性,选用了“流”字,生动地描绘出宝剑如同流水般,自然、顺畅地流入诗人的手心,使原本静态的物品充满了流动的诗意与动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相较于直白的叙述,更增添了一层含蓄与韵味,让整首诗充满了别样的风趣。
第三句依然延续着“水”与剑的巧妙比喻,精心挑选了“泻赠”一词。剑既被喻为“水”,那么赠送剑的行为便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奉赠”或“惠赠”,而是如同水流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