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刘叉〔唐代〕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把宝剑从古代传下来,最后传到了我的手里。
在您临行前我将它赠给你,希望您好好保存它、使用它,不要为了私人的小仇小怨用这把剑去作无谓的争斗!

注释
姚秀才:刘叉的朋友,名不详。秀才,唐初,设秀才科,后废去。秀才遂成为对儒士的尊称。
古时水:指小剑。
泻赠:奉赠。
薄(bó):迫近。
细碎仇:指私人的小仇小怨。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航飞.精彩唐诗.济南.明天出版社.2002年9月.233
2、 李亚南.历代五言诗精品百首秦末唐.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6月.197
3、 谷向阳.中华古诗文规范读本小学3分册.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7月.63

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人们常用宝剑来表示自己有安邦治国、建功立业的本领。以剑赠人,表示志趣相投和生死不渝的友谊。约唐宪宗元和(812年)年间,刘叉在送别姚秀才时,把自己的剑赠送给姚秀才并作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艾治平.艾治平解读名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78

赏析

  前两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诗人并未直接提及这是一柄自古流传、熠熠生辉的宝剑,而是巧妙地以“古之水”为喻,赋予其深邃的历史韵味。同样,诗人并未直言宝剑“握”于掌中,而是通过“水”的流动特性,选用了“流”字,生动地描绘出宝剑如同流水般,自然、顺畅地流入诗人的手心,使原本静态的物品充满了流动的诗意与动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相较于直白的叙述,更增添了一层含蓄与韵味,让整首诗充满了别样的风趣。

  第三句依然延续着“水”与剑的巧妙比喻,精心挑选了“泻赠”一词。剑既被喻为“水”,那么赠送剑的行为便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奉赠”或“惠赠”,而是如同水流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小诗的一二句“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写得很口语化,而颇有诗味。第三句还是循着以“水”比剑的基本构思炼字。剑既似“水”,所以不是一般的“奉赠”、“惠赠”,而是扣紧“水”字,选用了“泻赠”。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条流动着的“水”,流到诗人手里,又泻入朋友掌中。末句则是在赠剑时的殷勤嘱咐,点出赠剑的用意,希望用它来建立奇功殊勋。这首小诗通篇以水比剑,不仅写出了这把古剑质感,使静态的事物富有了动感,别致传神。

刘叉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28篇诗文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牡丹

王维 王维〔唐代〕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菊花

元稹 元稹〔唐代〕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干行二首

李白 李白〔唐代〕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