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宋代〕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兰陵做官已经成为了过去,因为给沈康讲当地风俗习惯记起了当时州民情况。
当地沟渠、田埂已经荒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的旅店热闹繁华,街市却是贫瘠冷清。
常常担心劳苦之人连茅屋都没有,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上任的好消息。
热情周到欢迎你上任,但内心又有离别的惆怅,常州荆溪的风景最值得回忆。
注释
谣俗:风俗习惯。
沟塍(chéng):沟渠,田埂。
薄:土地不肥沃。
相仍:连续不断。
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用朱红漆轮,故称。
简析
《送沈康知常州》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联交代诗人自己与常州的关系;颔联描述常州百姓的生活状况;颈联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尾联则写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和对常州的难舍怀念之情。全诗既对沈康有一番嘱咐,又表达对常州的怀念和喜爱,同时流露出对别离的惆怅之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1篇诗文 759条名句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宋代〕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宋代〕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宋代〕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